人民日报:不少声音呼吁“同志”称呼重归主流
来源:北京青年报 7月7日,同志《人民日报》刊发了题为《称呼与风气(金台随感)》的人民日报文章。 全文如下: 称呼,不少大同市某某化品制造厂一个老生常谈的声音问题。 曾几何时,呼吁招呼人无须刻意措辞,称呼一声“同志”便可,重归主流听者坦然、同志舒泰。人民日报后来,不少经济发展、声音文化多元,呼吁称呼也花样百出,称呼“先生”“小姐”“老板”满天飞,重归主流开初尚觉新鲜,同志大同市某某化品制造厂久之不免腻味,尤其是“小姐”这一称呼,常给人轻薄之感。如今,“小姐”似乎被“美女”取代,后者也逐渐失掉了赞美之意,变成了泛称。 称呼自有其潮流,随时代而动。譬如“同志”,在民风淳朴的年头,人们不论是在工作中,还是在生活里,都讲究人人平等,因而“同志”这种一视同仁的称呼也被长久使用,且“同志”也有志同道合之感。再如“师傅”,使用的时间也不短,于我个人而言倍觉亲切。我年轻时在机务段当过3年机车钳工学徒工,满师后又独立干了一年左右车辆修理活计。当时,早我几天入行的师兄师姐,我见了一律都得叫“师傅”。在技术为先的机车维修一线,学艺是头等大事,称呼关乎传道授业的礼仪,自然马虎不得。“师傅”之谓,是对有一技之长劳动者的尊称,也是对德厚者的敬重。几十年之后,虽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已远去,但是这声“师傅”,我沿用至今。我想,只要对方形容不轻慢,精神不委琐,不论老少,皆可尊称一声“师傅”。 而另一个耳熟能详的称呼——“老师”,则有些叫滥了。为人师表者本应必备的德与能不具备,叫与被叫,却一方习以为常,一方心安理得。“老师”和“先生”,作为称谓,我认为还是应该有门槛的,否则难免有言语贿赂之嫌。此外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也不乏称兄道弟者,此遗风或许是为了突出江湖义气吧。 虽然称呼各种各样,但人们心中还是有杆秤。譬如遇事找警察,这时人们一般定要叫一声“同志”,不会唐突称什么“帅哥”“美女”。由此而知,情急之下,人们的基本共识还在:矫情使人尴尬,虚假令人讨厌,唯有实在、得体才受欢迎。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杂文,议论体制内的称呼问题。称呼问题并不是一个小问题。有的官员嫌称呼真实职位不够威风,见风使舵者便投其所好,“头儿”“老大”“老板”叫得脆响。旁人冷不丁闻之,还以为是到了哪个公司或者哪个商场呢!叫者或是随口,或是别有用心,被叫者则欣然接受,就像抽烟上瘾,渐渐地就难以戒掉。其危害性初时不明显,久之则会滋生居高临下的畸形心态,什么“公仆”,什么“为人民服务”,都逐渐忘却,取而代之的,许是刚愎自用,甚或胡作非为。你瞧,称呼中糖衣炮弹的威力,不可不防呀! 有关称呼,我记忆犹新的还有一件事。那是我原先插过队的地方,一位在公社工作近十载的干部将调往别处,乡里有位擅长词章的田舍翁,代表乡亲作诗送别。这位干部曾任公社党委秘书,自排官气、平易近人,与群众同甘共苦,且为人公正廉洁,为大伙儿办了不少实事好事。乡亲们平日只称一声“陈秘书”,朴实、直白。陈秘书离任之日乡亲赋句赠别,足见寻常称呼才包含深厚的情感,称呼越是直白,感情越是亲近。 称呼既关乎交往中的礼仪,也关涉社会风气的诚实或轻浮。近年来有不少声音呼吁“同志”称呼重归主流,这也是社会风气重归淳朴的表现,我举双手欢迎。称呼中的真情实感,值得追求、颂扬。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只靠纯素食可以满足孕期全部营养需求?丨中新真探
- AI博士如何做出有影响力的研究?斯隆奖得主弟子亲身讲述经验
- 切尔西vs诺丁汉森林全场数据:射门数22
- 朝鲜宣布切断与韩国连接的公路、铁路,外交部表态
- 速看‼️邵阳学院2025年各省各批次录取时间表!
- 那英澳门演唱会前在澳门烧香祈福,为表诚意摘下帽子像素颜刘嘉玲
- 7轮8分!曼联创英超最差开局,滕哈格仍嘴硬:赛季已4次零封对手
- 周涛、董卿的素颜照,才发现原来真正的美人,不在皮、也不在骨!
- 真的要被知识填满了(太爱每一天都能够进步一点点的感觉了!!)
- 叶珂前夫持续进攻!曝前妻撩拨好友离间友情,名下产业和女方无关
- 埃梅里:这个结果不算糟糕也不算是最好的,平局是公平的
- 滕哈格:整个赛季我们都保持韧性,对热刺丢三球但也在争胜
- 泽连斯基:乌克兰代表正在准备与俄方进行新一轮谈判
- 全球首次,国星宇航完成卫星在轨运行 AI 大模型技术验证
- 印度与美国签协议加强电池关键矿物供应链合作
- 奥运后已取二连冠:孙颖莎4
- 夏季玩水需警惕!广东疾控提醒公共泳池中或潜伏“泳池病”
- 陆川团队别再投诉了!《749局》无敌好看,是观众不识货行吧!
- 《门前宝地》摸鼻梁火爆出圈,向佐又有演技名场面了!
- 埃梅里:这个结果不算糟糕也不算是最好的,平局是公平的
- 搜索
-